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工作动态
携手哈尔滨工程大学 武创院船海信息与智能装备研究所启航
发布日期:2025-09-08
来源: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字体显示:【大】【小】

9月5日,武创院船海信息与智能装备研究所建设方案通过专家咨询论证,标志着武创院在海洋装备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该研究所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新材料与智能装备技术的深度融合,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湖北省千亿船舶产业集群建设。

01.png

当前,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驱动内需增长,深海科技赋能产业升级。2025年“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培育船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积极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千亿特色产业集群。然而,传统船舶工业面临智能化水平低、核心装备依赖进口、远洋运维成本高等瓶颈。研究所的成立,正是为了打通“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产业落地”全链条,推动船舶工业从“经验驱动”向“智能驱动”转型。

今年7月中旬,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领导带队到访武创院,并与我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围绕船海智能装备、海洋信息、光纤传感等领域,推动共建高水平专业研究所,在战略咨询、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培育、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此后,双方领导和团队多次互访交流,高效率推动研究所落地论证。

研究所由武创院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建,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哈尔滨工程大学智水实验室副主任秦洪德教授任首席科学家,哈尔滨工程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崔兴果任所长,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船舶与海洋工程A+学科的科研优势,链接汉江国家实验室、中国船舶集团在汉相关研究所等国家级平台资源,将推动孵化5至10项创新成果,培育5至10家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在5年内形成船海领域产业集聚效应。

评审专家组组长、中国船舶集团第709研究所原副所长徐火生认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成果,研究所将有力发挥武创院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协同优势,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集聚,通过市场化运作加速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助推武汉区域经济发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企业代表、武汉申安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表示,研究所的成立恰逢其时,将加速校友科技成果在汉转化,助力武汉打造“船海设计之都”。

论证会现场,两个储备项目同步进行了路演展示。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张智教授团队的分布式机器人协同操作系统(MOS)项目,融合符号主义、连结主义与行为主义三大AI范式,是全球首个实现多类型机器人协同认知的技术成果,可将智能船舶产品落地时间缩短2至5年。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金磊带来“风力发电叶片缺陷检测装备”项目,该项目采用激光雷达与机器视觉多模态融合技术,实现毫米级裂纹的在线监测,无需停机即可完成检测,预计每年为风电行业减少运维成本超亿元。

自2022年4月启动运行以来,武创院已累计设立29家专业研究所、59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及7家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拨转股”等创新机制支持项目孵化,为湖北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