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我国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武汉参与度更高、显示度更强。
4月13日,国际金融论坛(简称IFF)科技金融委员会宣布落户武汉。这意味着武汉再次站上全球舞台,成为全球顶尖智库共同探索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路径的“根据地”。未来,全球金融“活水”有望加速流向本地科创沃土,滋养更多科技型企业。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然而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缺乏担保资金和抵质押物,与传统信贷模式不匹配,导致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全国范围内,科技型企业受金融业发达城市吸引,导致“孔雀东南飞”的情况并不鲜见。破解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面临的资金配置不均、供需错配等问题迫在眉睫。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IFF有关负责人说,选择在武汉落户科技金融委员会,是贯彻《决定》精神的重要实践,也是以湖北为支点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关键举措。
IFF科技金融委员会选择武汉不是偶然,这一动作体现了武汉在全国金融、科创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早在2015年,武汉城市圈就成为全国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10年来,以武汉为龙头,试验区持续搭建覆盖股权投资、债权融资、保险护航、上市培育的综合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打造汉融通、青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全流程伴飞科技型企业。
3年前,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启动运行,携手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共建武创院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研究所,以“拨转股”的方式打造成果转化“共投共担”机制,催生一系列具备全球领先水平的创新产品,成为湖北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协同创新体系的典型示范。武创院“因聚而变、惟创则新”的发展理念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
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武汉有基础、有经验,敢创新、能创新。去年年底,武创院开始接洽IFF,力争将科技金融委员会落户武汉。最终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落地,彰显“武汉速度”。
上述负责人说,IFF科技金融委员会将搭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高端平台,通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与发展。“IFF将邀请全球多边利益相关方,在武汉共同构建‘科技—金融—产业’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为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营造新环境,最终形成科技金融体制改革的‘武汉范式’,并向更多地区复制推广。”
IFF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汇聚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家国际和地区组织、2000多位全球政要和财经领袖,旨在促进国际金融战略对话、交流合作、学术研究,被视为金融领域的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