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媒体聚焦
武汉今日召开科创大会!武创院:集聚高能级创新“强磁场” 营造国内一流“创生态”
发布日期:2023-01-29
来源:长江日报
字体显示:【大】【小】

开年复工第二天,武汉市于今日下午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今天,《长江日报》推出武汉科技创新实践系列报道。在“投早投小,创新成果在汉加速落地”整版报道中,回顾了2022年武创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的探索;在对武创院的相关专题报道中,聚焦了武创院这一高能级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一路探索,一路创新”的路径与成果。

image.png

image.png

▲长江日报

不久前,武创院区块链产业研究所入围“2022区块链技术创新典型企业”;新年前夕,武创院马应龙中药大健康产业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将建设完整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

一路探索,一路创新!答案清晰坚定,落笔掷地有声——作为武汉市打造的高能级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从诞生之日即肩负着时代使命。“不能再止步于跟跑,而是要‘开道超车’,动起来、跑起来!”武创院院长李锡玲谈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发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作用”。

作为武汉科技创新的先锋队、成果转化的排头兵,武创院集聚高能级创新“强磁场”,着力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创业投资、技术孵化与成果转化、吸引与集聚人才、知识产权与生产性服务五大平台,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贡献力量。

集聚全球资源,构建高能级创新体系

“做好‘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武创院着力打通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产业发展的全流程,打破传统创新主体之间相互割裂、资源分散的壁垒,成为创新资源的集聚者、整合者、催化者。

去年9月,武创院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研究所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牵头组成的技术、投资和市场领域专家组的论证,并于当日试运营。

这是武创院组建的首个专业研究所,也是中部地区首个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研究所。

此后数月,武创院在构建高能级创新矩阵的征程上加速奔跑——围绕“国家所需、武汉所能”,紧扣我市“965”产业体系建设,组建包括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研究所、区块链产业研究所、生物医用材料器械研究所、医疗与物理研究所、人因工程研究所等在内的7家专业研究所。

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一个研究所,着力突破一个产业领域。相关领域国际国内领先或一流水平科研机构和团队在此聚力发力,打造集前瞻性研究、产学研用合作、产业集聚、产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我们不是研究所,也不是企业,但在我们的体系里,既有高校、研究所,也有企业。”武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武创院引入了一批顶尖院士专家、头部科创企业,大力推动院士专家团队成果在汉落地转化,正在形成体系化、高质量、辐射型的创新中心网络。

“谋篇”未来产业,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动能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更多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共同体。

聚焦光电子信息、大健康和生物技术、前沿交叉、绿色低碳等产业领域创新需求,武创院已先后成立特纳飞高端存储创新中心、长飞数字技术创新中心、飞流城市感知网络创新中心、中创为轨道交通量子保密通信创新中心、中科酷原量子计算创新中心、格罗夫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等10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数月前,武创院联合中国信通院共建工业互联网检测评估中心,覆盖车联网、5G、标识、安全、区块链等工业互联网领域,为相关企业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

不久的将来,华中首个集测试认证、应用推广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检测评估系统,将助力引导和规范工业互联网软硬件产品研发、补全产业链结构、提高系统集成效率、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以产业为导向,当好产业创新的服务商。”武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设纳米抗体产业平台、工业互联网检测评估中心、创新药物发现与非临床评价服务平台、广济药业合成生物中试转化平台等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武创院正加速构建面向行业领域的产学研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

既赋能产业,也扶持企业。自 2022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卡脖子”领域及有重大市场需求的领域,武创院不仅引入多家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还培育孵化了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厚植“榕树”生态,打造近悦远来的朋友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武创院主要承担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两大重要使命。

通过近一年探索,这里已形成“技术+资本”“科学家+项目经理制”“内部跟投机制”“合同科研”等武创院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武创院特色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模式。

“我们正大力构建‘研发-熟化-转化-孵化-投资’一体化的多层次多元化‘榕树’创新生态体系,实现持续强大的‘造血’和‘输血’功能。”李锡玲介绍,武创院在积极发挥武创院投资公司功能的基础上,搭建综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市场化方式助推企业和科研院所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更好地发掘和投资一批本地优质科技创业项目,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发展。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自成立以来,武创院引进了一批领军科学家团队和核心人才团队、创新创业人才,在孵和转化成果达20项。

“努力营造资源聚变、多链融合、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李锡玲表示,武创院将继续以建设“全国领先,国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为使命,全力构建完善“技术-平台-生态”,服务提升“产品-产业-产值”,助推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引领力,壮大朋友圈,为助力武汉建设全国科创高地积蓄动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