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奔跑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以“量子科技护航地铁安全 武汉为‘未来产业’赋能未来”为题,报道武创院与多方携手积极布局量子领域、助力武汉量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闻故事
量子科技为地铁装上“安全护盾”
走进武汉地铁16号线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汉南车辆段控制中心,量子保密通信机柜内,网管服务器、中央控制服务器、密钥管理服务器和安全网关等设备运行有序,工作人员不时检测系统运行情况。
▲11月2日,武汉地铁16号线车辆段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检测量子保密通信机柜内的运行情况
这台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机柜,搭载着全球最前沿科技之一——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地铁16号线因此成为全球首条应用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轨道交通线路。
“传统加密技术基于数学定式,可被超级计算机等方式破译,信息传输安全存在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武汉地铁集团信号专业首席专家朱东飞说,轨道交通是人流密集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车—地”通信是否稳定,直接关乎车辆行驶安全和乘客人身安全。“量子通信具有‘不可窃听、不可复制、无法破译、绝对安全’等特点,相当于为信息传输加上了一把无法破解的‘锁’。”
据了解,该系统自去年12月15日上线后,持续稳定运行至今,为地铁16号线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负责研发生产该系统的中创为量子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4月8日落户武汉经开区,其华中总部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未来中创为将扎根武汉,在智能网联、大交通、政务系统、金融能源等领域加快推广量子科技应用。
多方共建量子科技联合创新中心
推动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仅靠企业单打独斗。
10月24日,由武创院、武汉地铁集团、中创为量子、科信量子、通号城交等多方共建的武创院中创为轨道交通量子保密通信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在汉成立,主打轨道交通保密应用中量子密钥产生和分发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
创新中心成立后,共建各方将联手建设量子安全融合应用、信息安全攻防、试验与检测、标准化等4个研究室,推动量子密钥产生和分发技术在轨道交通及更多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助力武汉崛起量子科技产业高地。
“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是一项对传统通信技术体系冲击、重构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专家表示,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将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系统设备与安全技术的升级换代,对提高运输效率、保证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符合武汉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从技术到样品到产品到产业,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武汉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正在稳步推进。”朱东飞说。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既有创新平台和应用场景,又集聚了一批量子科技领域顶尖院士专家和科研院所。位列武汉重点发展的“965”产业之一的量子科技,正助力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去年9月,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在武汉大学揭牌,致力于开展量子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中科院院士、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红星说,量子科技正处于爆发的前夜,将改变各行各业。而在这方面,全世界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集中资源,并依托成建制的力量,我们更有信心实现赶超。”
今年6月9日,武创院、武汉市国资委联合发起成立武汉市国资国企产业创新联盟,规划打造市域国资国企的“研究+服务+投资”创新资源平台。武创院中创为轨道交通量子保密通信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就是该联盟首个落地项目。
更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蓝图正在擘画。
《武汉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武汉将加快壮大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空天信息、氢能、网络安全等五大新兴产业,布局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等若干未来产业。
截至目前,武汉已建成近2000个各级各类创新平台,以这些平台为载体,集聚了该市几乎全部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助力打造一具具新兴产业发展引擎。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武汉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0%,增速快于该市规上工业14.0个百分点。
群众感言
以创新力度传递民生温度
经过10年发展,武汉轨道交通最高日客流量达460万乘次。每天这么多人乘坐地铁,如何确保列车行驶的绝对安全,是武汉地铁集团考虑的首要问题。通过创新、融合应用前沿技术,武汉地铁16号线的信息传输安全、运营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创新、安全、民生等领域的工作作出了细致部署和明确要求,加快推动量子科技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高效率、高质量应用,是武汉地铁集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武汉地铁集团还将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以创新力度传递民生温度。
——武汉地铁集团信号专业首席专家朱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