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从屈原的“天问”到李白的“把酒问月”……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从未间断。星河浩荡,逐梦九天。当前中国航天正在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向航天强国迈进。
8月11日至13日,由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武创院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承办的第四期东湖科学会议·航天产业发展研讨暨第三届跨流域空气动力学耦合结构、轨道飞行力学专题交流会在武创院本部大楼举行。来自俄罗斯、新加坡、希腊等国以及国内多个高校院所的院士专家们汇聚一堂,探讨航天技术前沿话题、共谋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宫”梦圆……近年来,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诗意梦想不断照进现实。其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一棒接一棒,不断攻坚克难,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
本次会议聚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发展和中国载人航天与登月工程、深空探测工程领域的前沿基础问题,为期两天的会议呈现了30余场高质量学术报告。
来自莫斯科物理技术研究所(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院所的70余位与会嘉宾,围绕在轨飞行与再入跨流域空气动力学与轨道动力学的融合、结构材料力学的非线性响应、烧蚀与分子动力学软化熔融毁坏力学行为及气动融合轨道/结构响应飞行航迹落区数值预报对接航天工程应用发展等学术话题,展示最新研究进展和创新成果。现场研讨中,与会嘉宾就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真知灼见,气氛热烈。
“从研究到应用,这些都是国家需求,很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乐嘉陵点赞第四期东湖科学会议。他认为,会议搭建了学术与航天工程应用交流平台,将有力促进空气动力学、结构材料力学、轨道飞行力学相应领域的国内外合作与产业发展,是“以武汉所能服务国家所需”的有益实践。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和新增长的重要引擎,航天产业将有力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发展,是未来产业的关键。
目光聚焦湖北。湖北省委省政府将“航空航天”确定为突破性发展产业;武汉于2016年获批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2024年7月1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武汉市推进商业航天突破性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千亿产业集群”目标,武创院是责任单位之一。
“本次会议以航天产业发展为主题开展研讨,必将为相关领域学术与产业发展提供具有引领性和重要参考价值的观点和政策建议。”武创院院长李锡玲在大会致辞中发出邀请:期待与各位院士专家携手,共同打造具有湖北武汉特色的产业创新与发展生态,助推航天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创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武创院已在航空航天相关产业领域积极深耕布局。其中,我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陈十一院士团队、依托武汉十沣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联合北航交通学院院长杨世春教授团队共同成立“空地一体智能交通研究所”;联合华科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曾晓雁教授团队等共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支持武理工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官建国教授团队“特高磁导率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项目等,相关技术产品已在航空航天相关领域获得应用,市场稳步拓展。与此同时,武创院还联合国内航空航天硬科技领域的领先投资机构北京元航资本,共同打造了总规模5亿元的元航投资基金,助力航天相关产业领域发展壮大。
作为武汉市政府赋予武创院举办的品牌会议活动,东湖科学会议旨在集聚国内外院士专家顶尖智慧,共同探讨各领域学术和科技前沿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岩土领域、RISC-V开源芯片、天然产物新药发现及航天产业发展,系列东湖科学会议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将助推湖北武汉乃至中部地区相关产业加速集聚、培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