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工作动态
2024年新年献词 | 呵护每一颗创新的种子萌芽生长
发布日期:2023-12-31
来源: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字体显示:【大】【小】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每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都让人心潮澎湃。

回望2023年,我们既有“慢人一步就步步难追”的压力,也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雄心。

是压力与危机,撞开了革故鼎新的大门。2022年4月,武创院从武汉深改会文件的“纸上”落在了锚定建设科创中心目标的“地上”,自诞生就带着“创新基因”与“克难意识”,彰显着一座城的决心与远见。

如果说,2022年我们完成了这一创新故事的起笔,2023年,我们面对的命题则是,描摹出一副较为清晰的面相,告诉别人:我们是谁?我们为何而奋斗?

面对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全球性的难题,我们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寻找答案。

既要做学术规则、商业规则、行政规则间的破壁者、翻译者、黏合者,还要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集聚者、催化者、融合者,更要做创新生态的探索者、驱动者、营造者。

今年新晋院士、武创院芯研所首席科学家刘胜,曾将以科学方法解决产业实际问题定义为“新工科”,并矢志要走一条“难走的路”。

这一年,我们集聚了一批刘胜院士式敢闯敢干、创新创造的同行者。15个专业研究所、30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6个公共服务平台,每一个创新单元都是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合,每一位创新“合伙人”都孕育着亟待阳光雨露、养料养分的创新种子。这一年,我们凝结了一批科技创新大文章的合写者,与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科大同济医院等高校院所共同以创新为钥匙,聚焦产业,服务产业。这一年,我们汇聚了一批创新沃土的培育者,各区各职能部门拿出最优政策、最大诚意,厚植活力迸发、惠及产业的热土,与我们同心同向为创新者助跑,为开拓者护航。

正如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何生教授在其领衔的认知与脑健康研究所专家论证会中说道,“就像小苗找到肥沃的土壤,我们蓄势待发,准备好了”。

肥沃土壤的生命力,来自多元主体的双向奔赴。

2023年,10余个创新单元已入驻武创院本部大楼,武创院生命科学基地正式“迎新”。每一天,武创院本部大楼都会迎接来自国内国际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每个月,都有科创活动激活创新,加速创新。我们奔赴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与日本、塞尔维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国构筑交互交流的桥梁。

自11月启动举行的东湖科学会议,不仅回荡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一个原创顶一千个创新,一个创新顶一万个重复,只做修修补补的事一定没有未来”这样的创新回声,也留下了海内外科创引领者们对科技变革与产业创新的新思与洞见。

肥沃土壤的生命力,来自集聚融合的化学反应。

2023年,一个个创新单元在武创院的助力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接力赛:纳米抗体产业平台与四川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企业牵手合作,已收获海外订单,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所研发的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人工骨”实现量产并有望走出国门,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所孵化企业已正式投入运行并得到天使轮投资……

创新单元编织的创新体系焕发着新的活力,从一个创新走向另一个创新。生命工具产业研究所与创新靶点药物研究所缔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以创新模式嫁接武汉与上海的创新资源,由生命工具产业研究所孵化的华科大同济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成果转化项目得到武创院“拨转股”的创新型资金支持。

肥沃土壤的生命力,还来自长期主义的久久为功。

2023年,我们以是否有助于区域产业发展为标尺衡量技术、筛选项目,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之“矢”去射产业创新发展之“的”,躬身深耕生命工具等“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核心产业链条,健全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创新维艰,尤须定力,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斤斤计较,更不能一劳永逸。我们与创新伙伴互融共生,我们与英雄城市同行并进,我们乘势向新而行,我们提速奔跑不息。

回到2023年的12月3日,在第三期东湖科学会议开始前,来自各国的院士专家热情洋溢地在印有大幅黄鹤楼的签名墙前合影留念。古老的黄鹤楼前,演绎着武汉与国际、科技与产业的全新时代故事。这个故事属于武创院,更属于湖北武汉。

你好2024,再见2023!站在崭新的世界科创地图前,我们笃定向前,共同开启新篇。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院长

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