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工作动态
新材料+智能医学+运动健康!葛均波院士领衔,有“趣”有“料”的跨界
发布日期:2023-07-24
来源: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字体显示:【大】【小】

0723封面图.jpg

今日

迎来24节气中的大暑

上午

武创院本部大楼群“星”闪耀

武创院智能纤维与运动健康技术研究所

(简称:智能纤维所)

建设方案专家咨询论证会顺利举行

一边是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葛均波

领衔的强大跨学科团队阵容

一边是

由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

湖北大学农业碳减排碳交易研究中心

首席专家王红玲

担任组长的产学研资深专家咨询组

12.jpg

现场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党委书记、研究员刘亚

南昌航空大学环化学院教授彭北青

分别致辞

“人民英雄”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定宇

以视频方式致辞

03.jpg

13 葛教授.jpg

创新要经历很难很复杂的过程,智能纤维与运动健康是一个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课题,要坚持“四个面向”,延伸更多产品路线,造福惠及更多人群,以更强的使命与担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葛均波院士

智能纤维和织物

是智慧运动和智慧健康

的关键核心技术

处于新材料、大健康、新能源等

多学科交叉领域

智能纤维所依托武创院

联合华中科技大学运动

与健康智能化团队、

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大学农业碳减排

碳交易研究中心等

国内一流创新平台资源

研发转化智能纤维与织物

重大战略性产品

团队成员由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光谷产业教授陶光明

华科大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教授周宁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侯冲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工程

重点实验室主任、

武汉体育学院教授郑伟涛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

研究所研究员王永疆、张其冲

跨领域跨学科的

高校、研究所、医疗机构相关专家组成

08.jpg

09.jpg

10.jpg

未来5年

智能纤维所将建成

科技面料与产业应用研究中心、

运动与健康智能化创新中心

及智能健康装备产业融资平台

创办孵化企业若干家

孵化培育上市公司

培养和引进一批领军人才

专家组.png

智能纤维所研发面向主动健康与医疗、智能医学与运动等方向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展相关创新成果的研发和产业化,具备良好的技术条件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将为武汉培育孵化一批创新型企业、打造新材料与大健康交叉融合产业集群提供强力引擎。

武创院院长李锡玲表示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武创院将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

资金链、人才链

构筑良好创新生态体系

集聚吸引更多国内外创新主体

打造互融共生的创新联合体

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01-1.png

▲7月22日,武创院聘任葛均波院士

为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观点.png

智能纤维研究是一扇很好的窗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要在团队成员已有的令人鼓舞的技术成果之上,在创新链与产业链上抢占先机。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党委书记、研究员 刘亚

在这个研究所里,我看到科学工作者不眠不休为梦而闯的韧劲,看到武创院投早投小、赋能初创团队的坚持,看到葛均波院士发现创新力量的慧眼与伯乐之道。

——南昌航空大学环化学院教授、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

办公室原处长 彭北青

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找到了一片拥有创新机制体制的创业沃土,更多具有想象力的研究与实践值得期待。

——华中科技大学

党委常委、副校长 高亮

好的医疗器械应具备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智能纤维未来能否进行3D打印,能否解决脑机接口传输问题,能否用于消化道动力数据采集?智能织物的未来,可能超出想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

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 廖家智

智能纤维所以产业为导向,是纺织领域的一种创新模式。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必须要探索知识产权布局与标准体系建设。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主任 王玉萍

交叉融合、攻坚核心技术、具备特殊场景的技术,是适合投资的技术,智能纤维与运动健康技术正是这样的技术。面对良好的市场前景,智能纤维所要探索更市场化的机制。

——珠海芯格善筑投资公司

管理合伙人 冯鹏熙

智能纤维所多项技术已经走过了从原始积累到概念认证、中试小试的阶段,步入产业化商业化的进程,要依赖武创院政产学研金服用的资源优势,真正融入上下游产业链。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中央研究院院长 汪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