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一批综合性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这样的创新生态,做好‘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
1月13日,省政协委员、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要加快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聚力做强科技创新引擎。
▲省政协委员李锡玲
她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承载着开展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高端人才集聚和培养等重要使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目前,我省新型研发机构总数已有397家,位居全国第二;初步形成全链条融合创新、多要素协同配合、全方位开放共享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特别是近年来,打造了武创院等一批以市场化、企业化理念和方式运行的高能级创新综合体。
“我们不是研究所,也不是企业,但在我们的体系里面,既有高校、研究所,也有企业,着力打通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产业发展的全流程,为创新聚势,为产业聚力,做政府不能做、高校不去做、市场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她解释,这样可以打破传统创新主体之间相互割裂、资源分散的壁垒,成为创新资源的集聚者、整合者、催化者。
李锡玲分析,与沿海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相比,我省新型研发机构仍然存在资源集聚能力不强、产业支撑力不足等问题,市场化企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创新。她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投入和改革创新力度,支持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率先探索发展新路径,吸引集聚国际国内一流创新资源,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为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强力引擎。
她提出建议:应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跨区域协同创新。紧紧围绕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科创中心、建设东湖科学城、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推进武鄂黄黄一体化创新发展等区域协同创新战略,重点支持在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探索与其他地市州合作共建“科研飞地”和孵化园区,共享创新资源和政策,逐步形成“研发在武汉,生产和转化在周边”“孵化在武汉,加速在周边”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模式。